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天鹅洲故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分析,评估故道的水质状况及浮游生物所能提供的鱼产潜力,最终为保障长江江豚的健康生存繁衍环境提供科学依据。1.自2011年4月-2012年7月按季度对天鹅洲故道进行了五次取样,共发现浮游植物143种,隶属于7门77属,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总种类数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总种类数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总种类数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总种类数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总种类数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总种类数6.3%,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占主要部分。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cell/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7.2mg/L,其中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要部分,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2011年春夏季持续干旱期间蓝藻繁殖使得该季度藻类总密度是2012年夏的3.2倍。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粘液胶鞘藻、铜绿微囊藻、细小平裂藻和四角十字藻等富营养型指示种以群体形式存在。2011年周年浮游植物可提供的单位鱼产力为40.5kg/hm2,2011年天鹅洲故道春夏季遭遇干旱,浮游植物能提供的单位鱼产潜力为29.25kg/hm2。2.天鹅洲故道水体中浮游动物检出有89种,其中原生动物有22属39种,占总种数的43.7%;轮虫有25属36种,占总种数的41.4%;枝角类8属10种,占总种数的10.3%;桡足类4种,占总种数的4.6%。浮游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25711.9ind./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分别占总密度的93.7%和5.6%;年平均生物量为3.6mg/L,以原生动物和枝角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1.9%和28.1%。15种优势种中9种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种。主要优势种绿急游虫、旋回侠盗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全年形成优势,而针簇多肢轮虫、缘板龟甲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在春、夏、秋季形成优势,螺形龟甲轮虫只在春、秋季形成优势。主要优势种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等富营养水体指示种在受污染较多的6和10号两处采样点数量较多。2011年7月与2012年7月浮游动物的密度分别为46182.0ind./L、30254.1ind./L,生物量分别为8.7mg/L、2.4mg/L,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差异,与2011年春夏季持续干旱造成水位下降有关。2011年周年浮游动物可提供的单位鱼产力为324kg/hm2。2011年春夏天遭遇干旱,水位下降,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可提供的单位鱼产力为433kg/hm2。3.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