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键,不仅关系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更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有效途径。因而,通过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界定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入手,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问题;回顾了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具体包括产权不清晰、国有资本预算需构建及监督体系效率低等问题。然后,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问题的原因用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横向的视角,对英国、美国、法国和新加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中得出了很多对完善中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益的启示。在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想中提出了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制形式—确定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并对分层管理模式中有待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在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措施中提出了构建以国资委为预算主体的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构建“内外结合、多维度、系统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完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及实现有效的人才选择机制配套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