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同情心:《雪人和其他重讲一遍的故事》叙事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受时代和家庭影响,他的作品关注心灵和道德探索。目前学界就其作品中的人性之恶、心理描写、象征手法等研究分析得比较多。本文着重从同情伦理和叙事同情两方面分析论述霍桑作品在激发同情心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同情伦理方面的分析主要围绕文本细读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展开;叙事同情方面则主要涉及修辞叙事分析,侧重研究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方法指引读者同作品中的人物达到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作品之道德教化功能。文本分析主要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雪人和其他重讲一遍的故事》上。本文基于“同情”这一主题,同时结合霍桑的短篇创作实践,通过文本细读从文学伦理和修辞叙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结论是霍桑的《雪人和其他重讲一遍的故事》通过运用诸多修辞叙事技巧,认同“原罪”,“同情”(“霍桑式的同情”)由此而跃然纸上:霍桑提倡兄弟情谊,远离傲慢孤立。从伦理批评和修辞叙事的视角对霍桑该部短篇小说集进行深入分析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本文的贡献之一。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图里继承和发展了霍姆斯(Holmes)的翻译研究理论和埃文·左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图里的描写翻译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对
自从道格拉斯·罗宾逊1997年对后殖民翻译做出明确界定后,文化就成为后殖民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心理研究侧重于心理研究而忽略了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文化心理研究融合
作为翻译活动的一个要素,语境对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早已为不少学者揭示,因为一个词的意义无法离开它所处的语境而单独加以考量。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为研究语
大多数电路断路器是检测电流。例如,保险丝,当电路超过它的限值时,它靠切断电流来保护电路。对于恒定DC或RMS电源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断路器工作良好,但是,对于可变电源电压(如笔记本电脑中的电池),功率检测更可靠。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学习需求的增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与观念,以适应新时代对学习的需求。在新的学习理念下,学习者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个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