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多地遭受了大气污染,雾霾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雾霾治理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环保督察制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的,依托行政管理职权从制度层面进行严抓严管,遏制雾霾天气的蔓延。为研究环保督察制度在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中的作用,本论文围绕环保督察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开展情况等方面内容,对京津冀地区开展环保督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通过比较分析,可知环保督察制度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上得到逐步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和季节差异性。河北省问题相对于北京市、天津市更为突出,秋冬季仍是环保督察的重点。本文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环保督察制度对雾霾的作用效果,对PM2.5浓度、钢材、水泥、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中央环保督察及地方环保督察等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环保督察有利于遏制PM2.5浓度的增长,对雾霾治理有积极作用;钢材、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不利于雾霾的治理;省级环保督察相比中央环保督察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压力传导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本论文还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方面要健全相关法制法规,保障环保督察的权威性,并逐步完善省级环保督察的相关建设,提高督察工作效力。另一方面,要发挥环保督察制度的服务性功能,用好督察方式,服务地方政府转变理念,改革财税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加快企业转型发展,从源头治理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