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几年在国外流行的网络自杀已经迅速地蔓延到我国,2010年至今我国互联网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以涉网年轻群体相约自杀为主,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苦难,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厄待严肃调控治理。本文在研究分析互联网对涉网年轻群体自杀影响的基础上,对构筑长效的互联网自杀防控体系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回顾了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界定了互联网、年轻群体和自杀等基本概念。基于迪尔凯姆自杀理论和社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大量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有关互联网自杀相关参考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影响涉网年轻群体自杀的现状,通过文献查阅和访谈方式,确定了互联网与涉网年轻群体自杀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挑选代表性案例与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所搜集到的案例进行编码,深入分析互联网对涉网年轻群体自杀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涉网年轻群体自杀存在相关性。互联网在以下方面影响年轻人的自杀选择:(1)提供自杀方法、自杀物品等自杀信息;(2)传播美化自杀、激励自杀等信息、图片;(3)提供自杀思想的各类交流平台;(4)提供自杀同伴,为寻找自杀同伴和集体提供渠道等。由此促成涉网年轻群体产生自杀念头,坚定自杀意志,催化、激励自杀行为,教唆、诱导自杀行为,甚至协助涉网年轻人自杀。在现状与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社会险管理的风险评估理论,采用格雷哈母提出的LEC法,设计ICP自杀风险诊断工具,并对其工具进行实例分析运用,结果表明该工具有帮助规范ICP的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减少互联网对有害自杀相关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自杀预防与控制政策制度研究,介绍国际社会互联网自杀防控经验,以此来探索我国互联网影响涉网年轻群体自杀防治策略。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互联网自杀的防控研究与立法工作不断推进,对此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人员应当引起注意。中国政府有必要将对这一互联网时代的特有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视野,构筑长效互联网自杀防控体系。建议:加强法律方面的机制保障,完善网络管制立法;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加强自杀预防干预力度,提供心理救助。相关研究结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于改进传统自杀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