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广阔实践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诸多科学思想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或成效显著或遇到挫折,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实践主体在对党的理论的接受上或顺如人意或阻塞扭曲,接受问题是显著的重要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理论接受问题的研究。本项研究是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力量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状况展开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党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取得成功的思想理论。纵向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对革命道路问题重新思考不难发现,革命道路的接受研究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接受研究具有较好的启迪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接受作为视角,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进行再剖析,研究其接受的发展历程及内在机制,是一项全新的思考。借助教育学的接受理论作为思考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和传播学的受众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考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实践主体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状况,思考其接受的内在机制,总结理论接受历史经验。本项研究分为六部分,总目标是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如何被革命力量广泛接受的。第一部分引言,包括研究源起、相关研究综述、理论基础、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主体,包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根据地群众和其他社会革命力量,分析其阶级成分、思想觉悟、政治态度以及实践价值诉求。第三部分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客体,即从接受角度剖析该理论的思想内涵。第四部分阐述当时的接受状况,包括革命力量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践中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情况。第五部分分析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在机制,在前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接受主体是怎样接受这一理论的。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提炼,在概括的基础上归纳出理论接受的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