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比较研究——以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实施为分界点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全力保障实现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研究,可以衡量公众是否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公司治理十七年,不同的学者从公司治理的多个方面分别做了研究,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限制了公司治理研究的纵深发展。 受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的影响,内部控制问题开始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大部分的成果都是理论导向型。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2006年上交所、深交所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简称“内控指引”),该指引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版的“SOX法案”,即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要求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对管理层的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与此相呼应,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简称“新准则”)。 同年7月15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China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 Committee(缩写:CICSC))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于次年3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自此,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一些学者从法律法规、理论界、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等角度分别对内部控制进行过研究,尚未有学者从这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进而衡量公众是否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杨雄胜(2007)的研究基础上,作了一次探索性研究。试图从内部控制角度弥补公司治理研究的不足,进而考察我国社会是否真正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本文从法律法规、理论界、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等五个角度入手,采用理论阐述、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实施为分界点,从上述五个角度比较研究分界点前后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以此评价我国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乃至公司治理的认同度。 本文分五章,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首先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通过中航油事件的介绍,引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内部控制制度虽然重要,但它抵抗不了风险,其真正的执行才是最为重要的,要让内部控制真正得到执行,需要社会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予以关注,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研究是衡量公众是否意识到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理论阐述、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最后用流程图的形式列示了本文逻辑结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与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展。首先阐述了容易混淆的两对概念的不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其次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国外内部控制关注的相关文献均是在Sarbanes—Oxley Act of2002之前,当时美国的内部控制属于自愿披露阶段,财务有问题的公司倾向于隐瞒内部控制状况,导致几起财务丑闻的发生,促使了Sarbanes—Oxley Actof2002诞生,美国的内部控制由此进入了强制性披露阶段,之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献开始聚焦法案的利弊与实施情况。而我国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成为我国理论界近年来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但大部分的成果都为理论导向型的。一些学者分别从法律法规、理论界、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等角度分别对内部控制进行过研究,但尚未有从这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的成果。最后介绍了分界点之前国内外内部控制规范的演进历程和发展现状。 第三章是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我国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比较,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该部分中,以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实施为分界点,分别从法律法规、理论界、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入手,其中关于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部分根据相关机构颁布的现有规章、准则和法律资料,比较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在中国知网中几个主要数据库中刊发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数量变化来比较理论界在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变化。第三部分通过查阅上交所网站、和讯资讯网站、巨潮资讯网站和CSMAR数据库公布的沪市上市公司三年年报资料,共2196个有效样本公司,逐个评价各样本公司的内控披露位置,并划分为五种披露类型,用图表的方式直观的显示沪市上市公司在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变化。第四部分通过查阅2005-2007每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沪市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找出其中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和审计意见段中出现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审计报告,比较注册会计师在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变化。第五部分对本章第三部分的数据进行再加工,根据2006年内部控制披露是正式披露的类型中与年报同时披露两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上市公司三年的数据,进行个案分析,比较资本市场在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前后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变化。 第四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首先总结第三章研究得出的结论,来分析我国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注度的现状。然后提出提升我国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的五点建议: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披露主体;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格式进行统一详细规定;刺激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需要;加快出台适用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引;颁布权威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本章最后指出了研究局限性。 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对内部控制理论及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实施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进行比较研究。纵观全文,本文的创新在于: (一)一些学者从法律法规、理论界、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等角度分别对内部控制进行过研究,尚未有从这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进行的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试图系统的比较研究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关注度,并从内部控制角度弥补公司治理研究的不足,进而考察我国社会是否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二)本文在研究方式上采用理论阐述、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文章正文绘制大量图表进行直观分析。描述性统计数据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样本均来自沪市上市公司,所选上市公司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选题具有现实性,论文开题时正值上交所内控指引实施不久,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处于调整适应期,所研究的内容对提高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于笔者经验积累与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在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本人也将在今后对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比赛,它们打赌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北风用了全身解数也没能成功,而太阳却悄然地赢了。原来,太阳用温和的方式战胜了北风。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期刊
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的新兴时期,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现象普遍存在。作
毋庸置疑,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可以影响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而且对学生的个体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班主任需要学习、思考,带上“五宝”走
期刊
在网上浏览教育故事时,我被《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这个故事所吸引。故事讲的是1932年,陶行知先生约晓庄学校教师戴自俺谈话,希望他能去河南的一所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担任研究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确立了适应外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领者,在培养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而多样的,需要具有认真的态度、细致的耐心、坚强的意
期刊
<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然而,生活中,一些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感恩教育的关注。沈阳市教育局曾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抽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塑造心灵的使命,是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重要,关乎着
期刊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目前幼师数学教材内容与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似
期刊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各行各业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生产转变为精细化生产,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作为城市的建造者,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