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基因表达差异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倍体技术为黄瓜育种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加快育种材料的纯合过程,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的效率。离体雌核发育(in vitro gynogenesis)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未受精子房或胚珠的离体培养,诱导大孢子或雌配子细胞分裂形成胚状体或经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最终产生单倍体或加倍单倍体植株的过程。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的相关基因表达,对深入了解黄瓜离体雌核发育的机制,鉴定和克隆离体雌核发育的关键基因,提高离体雌核发育的频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离体雌核发育频率高的黄瓜材料M08-33为试材,以未受精子房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采用cDNA-AFLP技术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差异基因的表达,并对差异片段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比较了GTC法、TRNzol-A+法、CTAB改良法和RNA prep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法四种不同的方法,提取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第0、3、6、9天培养产物的总RNA。结果表明RNA prep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较其他三种方法质量高、纯度好,是开展本研究的最佳RNA提取方法。2.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环节,建立了适宜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特异基因表达研究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3.通过cDNA-AFLP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在培养的第0、3、6、9天其基因的表达中有差异,共显示了差异条带221条,第0、3、6、9天各特有的条带分别为46、13、22、37条,第3天和6天共有的特异条带为11条,第6天和9天共有的特异条带为19条,第3天、6天和9天共有的特异条带为73条。4.对重复性好的24条差异表达的片段序列测序,有15条片段测序成功。利用GenBanK中BLAST工具进行比对分析,其中5条序列找到了同源序列,主要与CAT同工酶、细胞色素P450及一些假定蛋白同源,其余序列未找到同源序列,推测可能是与离体雌核发育相关的新的cDNA序列。
其他文献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WSCPs)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材料,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优秀光电性质以及良好的水溶性,已经被开始研究作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生物/化学荧光传感材料,并得到了广
对初中生的多种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进行全面的定量判断。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初中生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进行研究,探讨他们对体育活
【正】 1974—75年,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这两座墓的随葬器物非常丰富,有铜器、陶器以及各种玉石饰物共一千五百多件,还分别殉葬了七名和二名奴隶。这个发
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作为单体生产聚酯(PTT)等高分子材料。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类。微生物发酵法以其环境友好、生产过
依据采自西安地区300到3000米深地热井中地热水的水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出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源和循环路径。地热水δ18O 值变化于-11.8‰~-3.1‰VSMOW 之间,而δD 值变化
研究利用区域生长滤波算法将原始激光点云数据直接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并选择地面最低高程点作为初始种子点,根据设定的高差阈值对种子点的邻域进行区域生长滤波处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