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模型方法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家也建构出了多种多样的模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是对事物的简化,在生物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运用模型方法解决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学过程重实践”,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式,探寻模型建构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并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模型建构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教材分析法、实验法对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系统整合了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教学资源,以期为模型建构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来源。并对山东省不同地市的500名师生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展开了调查,全面了解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教师缺乏对模型以及模型建构教学的系统认识;2.学生缺乏对生物模型的认识;3.对不同课型的模型建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4.新入职教师的运模能力亟待加强;5.模型建构的时间安排与教学进度之间缺乏统合性。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认识和实施两方面提出了策略。认识方面:学校给予足够重视;教师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学生正确理解模型建构教学。实施方面:针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不同课型提出相应的策略。结合所提出的策略,在高中开展生物模型建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设计教学案例,并将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进行模型建构教学,对照班采用以往的方式教学。实验结束后,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级进行生物成绩以及学习兴趣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最后,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反思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