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德育应用理论缺乏都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改善目前的德育现状刻不容缓。学校德育要在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虽然东西方代表人物与主张不尽相同,但呈现出了共同的发展趋势,即强化社会共同责任的教育导向和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但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品德和德育状况的研究比较少,突显中职德育理论的匮乏。本文以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5个专业的1000名在校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德育现状调查,调查表明: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趋于功利与现实;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人际交往存在误区;学习动力不强,就业准备不足;缺乏和父母的沟通;课余生活单调。原因有4个方面:从社会来看,有道德的“无序”、互联网的发展等原因;从家庭来看,有家庭教育的片面化、家庭群体的特殊变化等原因;从学校来看,有重规范传授、轻主体需求,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原因;从学生自身来看,有认识落后和心理自卑等原因。根据以上调查,提出教育对策如下:1.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促进学生知、情、行的统一。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入企业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呼吁家庭与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德育合力。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拓展学生德育途径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实效,以期达到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