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特殊防卫制度视域下的“行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刑法中,“行凶”一词只在总则中的特殊防卫条款中出现一次,刑法分则中无“行凶”这一犯罪构成类型,相关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也未涉及对该词的具体化解释。加之,该词源于日常生活用语,天然欠缺法律用语的规范性,在特殊防卫制度设立以来,刑法理论学界对如何理解刑法第20条第3款中的“行凶”一直争议不断。反观实践层面,在大量以正当防卫为由抗辩或上诉的刑事案件中,司法人员将不法侵害行为真正认定为行凶的案例为数寥寥,行凶虽位特殊防卫原因条件之首,却有被束之高阁之嫌。笔者认为,某一侵害行为是否属于行凶是一个严肃的命题,它直接决定了自卫反击行为是否过限,以及防卫人能否以正当防卫出罪免刑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行凶的概念、特征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以期厘定刑法学意义上行凶一词的范畴界限,用以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文中,笔者综合运用了文义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详细研究论述了行凶一词的含义、特征及实务认定路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章中,笔者梳理出了理论界关于行凶的七种较具代表性的学说,并综合运用刑法体系内的形式逻辑及特殊防卫条款的立法目的,对七种学说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在批判继承暴力侵害说的基础上,以属加种差模式对行凶一词的概念设计如下:即行凶是指不能确定具体罪名,但足以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的暴力侵害行为。在第二章中,笔者从三个侧面详细论述了行凶行为的特征:一是具有显著暴力外观;二是足以致人重伤或死亡;三是无法确定具体罪名。在这一章中,笔者以问题为导向,就认定“足以致人重伤或死亡”这一实践难题,构建了一套较具操作性的方法,即以个案事实认定为基础,关照防卫人特定视角,在疑难复杂案件中尊重立法目的,该方法设计也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第三章中,笔者以行凶等关键字检索,从裁判文书网梳理截取了98份裁判文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对3份认定行凶的样本分析,关注到不法侵害人工具的选择、打击部位等事实为裁判人员重点考量因素;通过对67份防卫过当样本的分析,发现实务界判断不法侵害行为是否属于行凶并非单纯由侵害事实出发进行单向推导,其间,更多夹杂了对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判断,司法人员对是否成立防卫过当的把握又直接影响了对侵害行为的定性,然而在防卫过当标准的把握上,实务界尚存在明显的“唯结果论”倾向。针对上述裁判路径,笔者结合个案对实务界以结果过当机械推定防卫手段明显过当的普遍性做法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该裁判路径下存在陷入“唯结果论”误区,进而淡化“行凶”人身危害性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正意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腔隙性梗死(LI)脑白质病变(WML)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LI无WML者为对照组,30例LI合并轻度WML者为轻度组,30例LI合并中度WML者为中度组,30例LI合并WML者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医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6个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45
建筑行业作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
<正> 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竞技体育人材开发的基地。研究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管理,加强管理力量,提高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
根据轻烃、饱和烃、芳烃和碳同位素的系统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川东南地区官渡构造中侏罗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原油的C6-C8
由于龙门山地区会聚构造运动,地表露头与地下地震资料揭示了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被卷入板内形变的构造地质现象.鉴于这一地区已经证实晚三叠世地层中富含油气,该文以获得的
<正>一、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NARA)社交媒体工具应用背景介绍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于机器人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能够完成所指定的工作任务,而且还要求其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