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扩展与城乡社会空间重构——以威海市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x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相关举措的实施,城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新城扩展逐渐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路径。新城区快速扩展不仅扩大了城市范围,改变了城乡分布和城乡面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也引起了城乡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城乡关系的变化。在我国新城扩展的大潮中,山东省威海市依托开发区推进新城区扩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威海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5%。  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历来都是国内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社会学多是从“时间维度”上对其进行解析。但实际上社会发展不仅有时间脉络上的延续,还有空间维度的延伸,因而研究社会结构时应该把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社会空间理论的梳理概括出社会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威海市为例,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城扩展对城乡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研究设计,改变城乡社会空间结构的威海实践,2000年以前相对分割的城乡社会空间,2000年以后走向融合的城乡社会空间以及总结与展望。  本文认为新城扩展是改变城乡社会空间结构的重要实践,并且成为推动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的动力。研究发现,新城扩展影响了空间行动者及其社会活动。农村传统的居住形态逐渐消失,城乡居住空间均向垂直集中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居民流动性增强,城乡社会交往空间逐步扩大;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权益空间失衡的状态逐步改善,更加注重城乡公平;城乡居民的观念趋向一致。同时,藏匿于空间结构背后的城乡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00年以后相对分割的城乡社会空间逐步走向融合。基于对现实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未来城乡社会空间的发展应该以城乡一元观为指导,以公平正义为前提,最终实现城乡社会空间融合,维护空间正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两湖平原的三个乡镇为田野,以乡村混混与村庄生活的互动为研究对象,展示和理解转型期村庄社会性质的变迁。 1980年代,当农民从人民公社体制中解放出来,青春期的“无聊”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流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群体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目前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接近1亿。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首次正式写入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市场得以持续繁荣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购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这
学位
本文以四川省乐至县城郊实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过程及原因,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实证调研和系统分析。从宏观政策、
学位
在当今社会,知识型工作成为了新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知识型员工也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群体。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场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她们作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