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簸箕柳295-2(S.suchowensis)×绵毛柳716(S.erioclada L)的F1杂交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杨树SSR(1656对)、柳树SSR(68对)、柳树SCAR(2对)和SRAP(100个组合)标记对该作图群体的94个单株进行遗传分析,获得了82个杨树SSR多态位点,24个柳树SSR多态位点,8个SCAR多态位点和105个SRAP多态性位点。利用获得的219个分子标记和两个性别形态(表型)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21个标记位点、3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图谱总图距为1633.1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58cM。估算柳树基因组的大小为2127.28cM,本图谱的基因组覆盖度为76.77%。该图谱为柳树控制重要性状的QTL定位、柳树遗传学研究和杨柳科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筛选的1826对分子标记中,发现有一个与雌性性别相关的标记(SCARAE08-780-5),并与雌性性别标记Sex-F定位于第1连锁群;雄性性别标记Sex-M被定位于第17连锁群。但是,在两个连有性别标记的连锁群上和其它筛选的众多分子标记中,没有发现其它与性别共分离或相关的标记,因此,柳树性别决定很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而不一定存在性染色体。通过BLAST分析,发现柳树与杨树基因组存在一定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同时也发生了染色体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