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组织体系,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过程中,注销登记是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按照程序办理注销登记,不仅会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会产生社会许多不稳定因素。而现实情况是,事业单位被撤销或合并后,往往不主动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导致登记管理机关在说辞催办无果的情况下,只能自行注销,这势必造成注销登记操作程序上的不规范,同时也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依法行政带来困扰。 因此,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以濮阳市作为个案研究,通过描述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注销登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最终提出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治理对策。研究发现,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过程中存在动力和阻力两个方面。动力主要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直接利益诉求、行政体制改革促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创新、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阻力主要是注销登记困难、权责不清晰、财务清算工作困难、管理缺位、配套法规缺乏、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提出要通过完善配套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宣传,提高事业单位法人注销自觉性;强化协调制约,加强相关部门责任;成立清算组织,妥善处理债务;完善体制,加强登记管理监管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制度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