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以太网TCP/IP逻辑设计与FPGA实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i248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G以太网与TCP/IP技术推动着分布式数据采集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商用10G网络接口卡局限性大,基于FPGA实现10G以太网TCP/IP已成必然趋势。受制于TCP/IP的复杂性和高数据吞吐率的处理难度,大多数应用中均采用百兆轻量级协议栈,回避了繁琐传输控制协议的设计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FPGA实现10G以太网TCP/IP逻辑设计,达到高传输速率,同时保证了高可靠性和灵活性。论文首先介绍TCP/IP协议族,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滑动窗口、超时重传、慢启动三个关键技术,阐明了TCP可靠性的本质。针对10G以太网TCP服务端设计,本文提出了协议解析-控制.封装的设计构思:协议解析提出一种改进的IP首部校验和算法,高速解析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协议控制采用超时和重传技术保证了TCP的可靠性,使用滑动窗口机制保持了数据块的高速流动,利用慢启动方法避免了TCP的启动拥塞;协议封装仲裁不同类型报文输出的优先级,确保报文的无冲突发送。针对TCP面向连接的特殊性,本文提出将Wireshark抓包软件中TCP客户端的发送数据作为激励源的仿真方法,模拟TCP客户端行为,成功实现了对TCP服务端的全面仿真。通过自搭建10G网络测试平台,完成了ARP应答、ICMP回显应答、TCP功能的测试。通过clumsy软件人工模拟出网络不稳定的状态,成功观测到超时重传与重传恢复过程,实现了超时重传的功能测试。本文最后,提出了TCP实际传输速率的测试方法,引入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准确评估TCP传输速率及其稳定性。测试和统计结果表明,该10G以太网TCP/IP逻辑设计传输性能高达4000Mbps,完全满足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报告基于对西藏农户长期零距离的调查和研究为依据,就有关西藏农户生计之重要内容的粮袋和餐桌做一个深入分析研究,并展示其变迁状况。研究结论可归结为,农户人均可支配粮
由霍松林主编,漆绪邦、梅运生、张连第联袂撰写的《中国诗论史》(150余万字,黄山书社2007年1月出版),作为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资助项目及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作为其物理接口层的关键技术,并引入了物理资源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LTE系统的固定大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