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所要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知识,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些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这种不一致的认识往往会阻碍着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存在的各种相异构想,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电解池、原电池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相异构想,并选择合适的概念转变模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相异构想、概念转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价值的分析,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发展水平,构建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并编制了“氧化还原反应”相异构想的探查工具,测查出了高一学生头脑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异构想,在此基础上应用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进行教学设计并加以实施,实施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了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相异构想的转变,增进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论文共包括九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原因。第二部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相异构想和概念转变的研究。展示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概念转变研究的领域、达成的共识以及研究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本研究的突破口。第三部分,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第四部分,系统阐述了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第五部分,此部分为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相异构想的探查及结果分析。主要包括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教学价值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发展水平的理论构建、探查工具的设计、对样本的施测以及结果的统计分析。第六部分,主要是基于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思路分析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第七部分,为实践研究结果分析,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利用spss对概念转变教学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第八部分,研究结果以及教学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概念转变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基于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概念转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不使用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不使用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传统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教学的教学建议。第九部分,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为概念转变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融合探索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对于丰富化学学习理论,促进化学教学实践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