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废气排放。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动车快速增长引起的尾气型污染(如NOX、CO、SO2等)在许多城市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我国部分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筑物高、道路拥挤,导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密度及其造成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国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研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论文在介绍国内外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低速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和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应用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讨中,建立了以建筑用地生态足迹需求、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需求为主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需求与道路交通区域生态承载力构成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以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为计算依据,说明了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过程,得出我国2000年以后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均处于ED状态,其已不符合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持续恶化的趋势,道路机动车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3)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灰色GM(1,1)预测模型x (1)(k+1)=77273.6e0.137400721k67000,应用残差检验、级比偏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四种方法对机动车保有量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精度较高。(4)采用改进的试算法,通过建立并求解线性规划方程确定了平滑系数a,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87,汽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1,摩托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73。论文对于平滑系数a的选取过程表明:改进的试算法不仅能够明显降低a选择的计算工作量,而且由该方法确定的a值会非常准确。(5)应用组合预测原理,根据方差—协方差法(MV),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预测的灰色预测值与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值的加权系数分别为: w1=0.87、 w2=0.13,建立了基于灰色指数平滑的组合预测模型fc=0.87f1+0.13f2,得到了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的组合预测结果。然后用类似的办法预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的预测值。(6)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 t=4214.947+0.0545Xt(其中:X t是自变量在第t期的取值,Y是第t期的预测值),相关系数R=0.98。而后,应用上述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预测值。(7)把CO、HC、NOX和PM作为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基于改进的单箱模式建立了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模型,合理选取了混合层高度、干湿沉降速度以及化学转化率等模型参数,得到了目标年的道路交通环境容量。(8)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主要受到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和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三个因素的影响,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机动车NOX排放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