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的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语言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中是的确存在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自觉不自觉地会借助于母语的语法规则套用于英语句子。当迁移得当,在目的语中可以接受,有助于学习时,就起了正迁移作用;当迁移不当,在目的语中不能接受而影响学习时,迁移就起了负作用。目前,在中学英语学习中,尤其在语法的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套用母语的语法规则,结果在遣词造句时出现错误或中式英语,学生产生困惑之感,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再者,在中学里,语法教学被忽视或者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导致中学生的语法水平下降,影响了学生英语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妨碍了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法是语言的核心,如果没有语法,就无法构成语言,离开了语法,就没法交际,更谈不上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形成。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通常只表现为局部问题。但就是这种局部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含义上的误差,进而导致交际的失败。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体现在语法上的负迁移有多个层面。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语言迁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或专家在语法负迁移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所代的高中二年级两个班共120人的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语法错误为语料,对错误进行归类后发现,学生在冠词、名词和代词的数与格、动词及时态、词序、连词以及问句方面出现错误的频率特别高。这些错误仅仅是语法中的一些方面,本文抽取的这些错误,也仅仅是学生在这些方面出现错误的频率很高而已。本文以迁移理论为基础,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负迁移入手,试图找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经常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同时能够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在最后对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现象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迁移研究的进展不仅仅促进了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且一些研究成果也为语言学习与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为迁移而教”是当今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郭钟庆2004:92)。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自然以其特有的体系影响或者干扰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汉语对于英语的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要想摆脱这种影响是不现实的,采取简单的排斥或者回避这种影响同样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充分认识汉语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