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二氧化碳对牛肉颜色和肌红蛋白的影响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密度二氧化碳(HPCD)处理是一种非热力杀菌技术,它能在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同时,较好地保留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本课题研究HPCD处理对牛通脊颜色、牛肉中肌红蛋白及肌红蛋白(Mb)溶液构象和生化活性(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究HPCD技术在处理肉时肉品颜色变化的机理,分析HPCD技术在肉及肉制品中的杀菌、保鲜方面的应用可行性。  在35℃、30min,不同压力(0、7、14、21、28、35MPa)和在35℃、21MPa,不同时间(0、10、20、30、40、50min)对牛通脊进行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测定肉的色泽和肌红蛋白(Mb)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HPCD处理过程中提高压力、延长时间能使肉由红色逐渐变成灰棕色,显著提高L*值(p<0.05)、提高氧合肌红蛋白(MbO2)比例(p<0.01),降低a*值(p<0.01)、降低了肌红蛋白的总量(p<0.01)、降低高铁肌红蛋白(MetMb)比例(p<0.05)。HPCD处理后的牛通脊肉放于4℃冷藏7d,肌红蛋白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用紫外光谱扫描、SDS-PAGE、圆二色谱仪扫描、荧光光谱扫描以及同步荧光光谱扫描等手段,检测了HPCD压力的变化对肌红蛋白构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发色基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MPa、21MPa、35MPa的HPCD处理后,处理组与对照组、35MPa高静压组相比平均减少1.18pH单位,所检测到的α-螺旋含量依次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82.98%、80.53%和79.19%,肌红蛋白内在发光氨基酸残基(酪氨酸、色氨酸、苯丙胺酸)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出现了蓝移现象。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研究发现:经过7MPa、21MPa、35MPa的HPCD处理后,肌红蛋白溶液最大反应速率Vmax显著提高(p<0.05),米氏常数Km显著降低(p<0.05)。肌红蛋白的初始类酶活力为38.22个活力单位,初始类酶活力分别提高至:42.12、48.08、53.23个活力单位。100min后的残余酶活力从12.15个活力单位,分别提高至14.54、19.07、28.06个活力单位。可见随着HPCD压力的上升,肌红蛋白分子结构变得松散,使得作为提供结合位点的卟啉环的暴露程度增加,对愈创木酚的亲和力增大,提高了肌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其他文献
油阻尼断路器的触头间的电动力的大小,会对断路器的工作产生影响。在额定工作电流条件下,电动斥力很小,不会对电器的工作造成影响。当出现冲击电流时,由于电流过大,磁感应强度会随之增大,此时感应出的电动力可能会造成接触系统的斥开,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同时,较大的电动力有利于在短路情况发生时断路器的分断,在限流式断路器中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分断能力。本文基于ANSYS软件,对油阻尼断路器触头间的电动力进行了
单宁酶全称单宁酯酰水解酶(Tannase,EC 3.11.20),可以水解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微生物产单宁酶主要来源于真菌,目前研究最多的产酶微生物是青霉和黑曲霉。本文从产单宁酶菌株的筛选开始,对单宁酶发酵工艺条件以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固体发酵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产单宁酶的黑曲霉菌株A-6,初筛酶活力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