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评析《海狼》的两个中译本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狼》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海上题材的美国现实主义小说杰作。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通过主人公儿·卫登在海上的冒险经历,来揭露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海狼》自译介到中国来,已经有数种不同版本的译作。有些译者从忠实的角度把源文翻译成一部饱含讽刺和批判的作品,旨在让中国文学爱好者了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价值。而有些译者则旨在翻译源文中的令人惊心动魄的海上冒险经历,让中国的儿童读者感受杰克·伦敦的想象。实际证明,不同的译文版本都受到了不同读者群的喜爱与好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者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的策略和方法,译文是否最大程度地实现译者的预期目的也是翻译批评的一个重要标准。“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对等理论”的限制,重新定义翻译,使译者可以根据自己所要实现的预期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根据目的论,一个译本的产生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限制,译本所要取得的预期目的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同一源文在翻译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文学翻译批评中,关注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等因素,可以对译本进行更全面合理的评价。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杰克·伦敦著作《海狼》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第一个译本是由译者裘柱常于1982年翻译完成的译本,另一个译本是2010年作为小学生(12岁以下)的新语文课外读物之一译介的。在对这两个译本的评价要考虑到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目的语读者以及译文所要取得的预期目的,由此探讨“目的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方法论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扼要介绍国内外对目的论的研究以及对《海狼》及杰克伦敦小说集的研究。第三部分理论基础,简要论述目的论的基本论点以及在翻译批评中的运用。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杰克·伦敦及《海狼》的主要特点,《海狼》两个中译本以及其翻译背景和译者。第五部分从目的论的角度评析《海狼》的两个中译本。第六部分结论,对全文进行回顾与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艺术上的不断自我超越,迟子建的小说愈来愈呈现出饱满的艺术张力。苦难与温暖,朴素与唯关,再现与表现,构成她小说重要的张力关系。张力叙事使迟子建的小说拥有了厚重感和阐释
目前作业试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试题与作业的功能、形式及内容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简单用试题充当作业,很难落实作业应有的功能。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试题内容、变换试
改写理论的提出者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就是对原语文本的改写,是最主要的一种改写形式。各种改写都是在既定时期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下进行的,而所有的改写也都反映并服
从话语层面看,每一个社会机构都有其自身的话语秩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机构话语逐渐成为国外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国内对此领域的探索起步较晚。并且,从国内外研究
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借助现代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原理来说明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通过对《浮生六记》译本的分析,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的挑战和补充。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与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所表意义之间存在种
某电厂汽轮机在检修过程中发现多处叶片断裂,采用宏观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微观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汽轮机叶片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和Cl-,S2-,Na+等与汽
当前广州市消防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法制不完善,执法不到位、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及科技建设滞后、人事管理及宣传滞后等问题,加强和完善广州市消防行政管理工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传统渠道以及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受众可以接触更多的传播媒介,受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受众意识明显增强,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有辽代彩塑29尊,包括主尊佛像三尊,弟子四身,四大菩萨和十方菩萨,四尊天王和四尊供养人。其服饰各具特色,既遵循佛教仪制,也上承唐代佛教造像的服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