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中药EHW分离出的部位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HBV)筛选,确定其抗HBV有效部位,并研究有效部位的体内保肝作用,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抗乙肝药物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1.实验药物的提取: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中药EHW进行提取分离; 2.体外抗HBV的作用:采用MIT法检测中药EHW提取物各部位对HBV基因转染的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最大无毒浓度(TC0)下,采用直接加药法和血清药理学法收集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在第4d、第8d和第12d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并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 3.体内保肝作用:以诱导小鼠急性损伤方式进行中药EHW有效提取物疗效的评估,观察中药EHW有效提取物对小鼠ALT和AST含量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1.本实验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分离得到总提物(A)、石油醚(B)、乙酸乙酯(C)、正丁醇(D)、95%乙醇(E)、75%乙醇(F)六个部位; 2.体外抗HBV的作用: ①中药EHW对HepG2.2.15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C部位TC50为158.52μg/ml,TC0为71.99μg/ml,F部位TC50为70.61μg/ml,TC0为20.35μg/ml; ②无毒浓度下和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C和F部位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其中F部位的抑制作用比C部位强。 ③TI均大于2,为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 3.体内保肝作用: ①F部位高剂量和中剂量能显著降低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力(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的影响无显著性影响(P>0.05); ②F部位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D-氨基半乳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活力(P<0.01),提取物F高、中剂量能降低D-氨基半乳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ST活力(P<0.05)。 此外,肝脏病理学检查发现F部位对CCl4、D-氨基半乳糖分别引起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结论:1.中药EHW的C、F部位体外均有抗HBV的作用,且毒性较低,其中F部位比C部位效果略好; 2. F部位对CCl4、D-氨基半乳糖分别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合理开发抗HBV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