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7月在反对直系军阀曹锟的独裁统治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但没有引起太多反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为了解决战后时局纠纷,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同时在北上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共中央随后发表第四次对时局主张,重申召集国民会议以示对孙中山的支持。此后已建立合作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均将召集国民会议作为重要的政治主张,但段祺瑞意图召集善后会议来抵抗国民会议以维护其地位。为了促成国民会议的召开并建立民主政权,各地工人、商人、学生、妇女等纷纷推选代表组成国民会议促成会,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进行了抗争。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是从革命条件较好的上海发起的,随后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北京、天津等几十个省市先后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海外华人也积极声援促成国民会议的运动。各地国民会议促成会在成立前后,通过报刊文章、街头示威游行、公开演讲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国民会议主张和民权要求,反对善后会议,支持援助工人、学生和妇女运动,联络各地国民会议促成会发起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总会。在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孙中山不幸逝世,各地国民会议促成会将悼念孙中山与宣传国民会议主张结合起来,既缅怀了孙中山又促使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深入人心。在指导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中,各地不少共产党员参与起草宣言、制定章程、发动民众等工作,直接推动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成立,在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像李大钊领导中共北方区委支持北方几省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扩大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在北方的影响。还有向警予发动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力争在国民会议中加入妇女代表,促进了妇女解放与国民革命的结合。虽然召开国民会议的目标没有实现,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的开展进一步传播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革命联合战线,且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和基础。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提供了重要启示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