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NP1调节c-My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第一,现有的研究已显示ALL的发生与染色体及一些基因的异常有关,但是目前为止AL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集中在染色体、基因的DNA及转录水平异常。现有研究显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SUMO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重要修饰方式,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1,SENP1)可催化大量蛋白的去SUMO化,其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发现c-Myb在造血分化/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科前期研究发现AML骨髓中SENP1和c-Myb的高表达存在相关性,且SENP1与c-Myb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位点,因此我们推测在ALL中SENP1可能介导c-Myb的SUMO化修饰,参与ALL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在ALL患者骨髓标本中检测SENP1、c-Myb基因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为阐明SENP1、c-Myb在ALL中的作用、机制及与预后的关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经确诊ALL例数31例,其中T-ALL1例,B-ALL22例,未分类ALL8例。根据ALL危险评估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高危组,分别是6例、25例,及正常对照组31例。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SENP1、c-Myb在ALL及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中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ALL患者骨髓标本中SENP1、c-Myb均是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ENP1与c-Myb高表达呈正相关。SENP1、C-Myb的表达在高危组高于低/中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L组骨髓标本中存在着SENP1、c-Myb的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SENP1、c-Myb可能参与ALL的发生、发展。一个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结直肠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与MLL3基因突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我们接诊的一名白血病患者其家系中多个癌症患者,其中先证者及其弟弟先后罹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母亲、舅舅、小姨分别罹患结肠癌、直肠癌、直肠坏死。我们推测遗传因素可能是发生多个癌症患者的原因,因此我们对该家系中多人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寻找该家系中发病相关的遗传突变。方法:收集该家系中7人的骨髓及或外周血标本,用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其DNA,经酶标仪测DNA浓度及质量,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外送至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有限公司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通过外显子测序发现该家系中多人带有MLL3基因在7号染色体的插入突变,插入开始于外显子14的817密码子,终止于827密码子,导致MLL3基因发生“a frameshift mutation”。并观察到多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结论:通过文献复习,研究显示MLL3与甲基化密切相关。其与多种组织发生、发展相关,MLL3突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该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甲基化以及对于有MLL3突变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抗甲基化靶向治疗可能具有重大潜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