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铭刻着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知识、经验、技艺、智慧乃至人生哲学,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他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信仰,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就在十年特殊时期遭受严重破坏的民俗文化,又在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下,生存形势岌岌可危,地方各级政府虽然越来越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但无论是在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和利用开发、系统功能方面,还是在管理理念、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新、体制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面临失传或是失去原真性的危险。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传承保护民俗文化,是党和政府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制度创新、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公共物品等理论应用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制度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国内外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中制度创新的经验与启示,进而在分析宁海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制度建设的成效、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的对策与措施。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者,对其进行传承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希望本文能为建立优秀的民俗文化传承体系,营造全社会参与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献上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