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齐沙漠沙柳扦插技术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柳(SalixpsammophilaC.Wanget.C.Y.Yang)是库布齐沙漠造林面积较大的灌木树种,生长迅速、耐沙埋,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本文以七星湖北部的流动沙丘为试验地,分别在沙丘坡上、坡中、坡底三个典型部位进行了水冲沙柳扦插造林试验,研究了不同沙柳插条长度、造林密度、浸泡时间、浸泡方式、外露高度以及每穴不同株数等因素对沙柳扦插造林的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扦插当年沙柳(1)插条长度从110cm到150cm的成活率从大到小依次是:130cm>150cm>140cm>120cm>110cm;插条长度130cm时,成活率最高为96.48%。株高从大到小依次是:150cm>140cm>130cm>120cm>110cm,最大值在150cm处取得为138.33cm。(2)扦插规格为1m×1m的成活率及株高最好,在坡底成活率高达93.23%,坡上株高为122.43cm。(3)经过不同浸泡时间处理的沙柳成活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浸泡5d>浸泡7d>浸泡3d>无浸泡,浸泡5d沙柳坡中成活率最大为95.62%;株高均为浸泡5d最佳为150.79cm;浸泡5d的新生枝条直径达到最大值为9.52mm。(4)坡上立式浸泡较不浸泡沙柳成活率提高了15.41%,各坡位成活率表现为:立式浸泡>平卧式浸泡>对照组,最大值为坡中立式浸泡,成活率高达93.54%。2、扦插两年沙柳(1)迎风坡扦插沙柳的保存率随插条长度由80cm到110cm表现为递增趋势,插条长度为110cm的保存率在坡中达最大值为87.92%,坡底株高最大为174.68cm,冠幅最大为126.54cm×118.65cm。(2)在迎风坡坡上部位,插条外露高度为15cm时沙柳成活率较大,成活率为82.92%。坡中外露高度5cm时成活率最大,为89.86%。坡底处,外露高度10cm时成活率最大,为93.33%。(3)扦插株数对沙柳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表现为单株较双株好,单株保存率在坡中达到最大值85.48%,单株株高在坡底达到最大值173.14cm。
其他文献
声音分析技术已成为研究动物行为、动物福利的一种重要工具,蛋鸡声音可用来评价其健康或福利状况,然而规模化蛋鸡舍中存在较多风机噪声等声源干扰,这对准确地识别蛋鸡发声有
摘要:中国农业耕种文明的审美韵味、丰富的人文理念以及意趣都可以在传统剪纸纹样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从传统剪纸纹样图形平面化、表意性以及装饰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现代平面构成中引进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审美意趣,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过程中进行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剪纸纹样 平面构成 平面化 装饰  一、在平面构成中对剪纸纹样的图形平面化特点进行应用  在传统剪纸纹样的图形平面化中,民间艺人要对客观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对生态环
摘要:《刘三姐》是广西彩调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前后历经多次删改、大起大落的剧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艺术表演上,它广泛吸纳了优秀的民间艺术精华,有着深刻的彩调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内涵。虽有着一定的缺憾,但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不可小觑。  关键词:彩调剧 《刘三姐》 探析  刘三姐传说在民间口语传承1200多年,流传于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清朝乾隆年间第一次以刘三姐为题材创作的剧本是《雪中人》,1
摘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具有文化底蕴的各类商品以及展示空间设计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地域化的发展方向。将地域文化融入展示设计中,可以让观众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展示空间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对于提高我国展示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 展示设计 展示空间 品牌形象  展示设计是一门在既定空间下,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设计布局来展现商品内涵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展示设计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