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4年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pstein-Barr病毒(EBV)以来,已有多种肿瘤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其中尤以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与EBV的关系最为密切。在EBV溶解性感染的细胞里EBV DNA呈线状形式,而在潜伏性感染时,EBV DNA通过基因组末端连接而环化,以游离体形式存在。绝大多数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可检测出以游离体形式存在的EBV DNA,这代表着EBV的持续性潜伏感染。EBV DNA可整合至细胞染色体,这是EBV持续潜伏感染的另一种方式,代表了病毒一细胞相互作用的又一种机制。EBV DNA与细胞基因组DNA整合后引起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整合的EBV DNA可导致一些与细胞生长、肿瘤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表达异常,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Raji细胞是一种Burkitt淋巴瘤细胞,由Pulvertaft于1963年建株,是研究EB病毒致癌机制最为常用的细胞系之一。每个Ra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