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蟑螂是滥用诉权,将专利作为诉讼的手段和工具对高科技企业进行专利诉讼或以诉讼相威胁的专利中间商。这类公司在美国臭名昭著,他们的共性是不从事产品的生产销售,其持有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的转移和转化,而是敛财以获取专利许可费。专利蟑螂的涉诉领域多为计算机软件、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受害者包括美国的大公司、跨国企业及各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遭受侵权指控的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应诉,无暇顾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等商业产业链,不少公司因此濒临停产倒闭的风险,对就业率有一定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知识产权创新和经济发展。为遏制专利蟑螂滥诉的现象,追本溯源,改变专利制度的大背景,让专利蟑螂的滥诉行为失去依托,美国出台了7项行政措施和7个立法动议,如今各项具体行政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中。日韩等国政府也积极行动,设置国家主权专利基金,辅以政策支持、资金支撑等方式鼓励本国专利授权公司发展,防止本国专利外流。同时各国也狠抓本国的专利审查力度,提高专利质量,杜绝无价值专利产生从而被专利蟑螂占空子。我国目前虽然无本土专利蟑螂,但是采取相关的防御应对措施是必要的。本文在厘清专利蟑螂和相关概念的联系,并对专利蟑螂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专利蟑螂现象的成因,行为特征及行为影响,进而针对我国专利质量不高,专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吸收借鉴美日韩三国应对专利蟑螂的经验,探索我国应对专利蟑螂的措施,以便在面对不可预见的专利蟑螂的攻击时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