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医学研究生合作培养为载体,立足于中德医学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建设,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探讨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不同层次与范围的现状与问题;以中德合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对中德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德双方师生的交流与互访等进行梳理,并对往届和2011年中德合作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中德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教育实践对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和启发,以期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国际化实质是多元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就是研究生教育多元化,来自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要打破陈旧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在“地球村”环境中树立研究生教育观念的国际化,研究生和师资队伍来源及背景的多元化,促进研究生和教师的世界性流动;实现研究生教学、实习平台及科研环境的多元化;提升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化;建立、健全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标准等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要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行动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要求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资料要求在国际间加速流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教材讲义、师资队伍、研究生培养、资金来源等各方面以国际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和考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价值观和国际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将促使大学办学更加开放,大学间的联系交流更加紧密,促使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利用国际的学术环境和条件,在国际交流的学术氛围中得到发展。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只有以一流的生源、优秀的师资、先进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广泛的国际联系、一流的管理水平等才能吸引国外优秀学者。研究生教育是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把最高层次的教育做好了,才能成为教育强国。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带给社会各界、各领域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也给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新挑战,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是摆在中国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大课题,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处在一个迎头赶上的关键历史发展期。分析研究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尝试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院校优秀的办学模式、课程设计、教材讲议等是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更是促进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着手,通过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阐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然性和历史趋势,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使命。同时,从华中科技大学与德国两所知名院校合作举办的中德暑期学校为案例,分析中德合作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德方教师、中方学生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对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从问卷数据中分析中外研究生教育合作培养的有益经验。试图通过该项目的分析研究,寻找到改进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中德合作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为实证,探讨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具体的项目合作中的成效和积极意义;总结归纳了中国三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成果与现状,对本校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作了简要概述,以期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积极而有益的经验指导和建议。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生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事,是国家智力支持的重要保障,相关改革在不断的调整中,对其发展动向有不够及时和完善之处;同时本人在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疏于理论归纳和总结,体现在论文中是理论方面稍有欠缺,思想有待进一步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