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国家中,集中的股权结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行为也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很高,存在着严重的“一股独大”现状,大股东对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侵害。
上市公司资金侵占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无论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还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国内外均时有发生。在我国,这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相当突出。仅以2005年为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中就有227家发生过对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侵占行为,占用资金超过193亿元。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效果并非如愿。为了规范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对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方面做出过正确规定,但是,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件屡屡发生。因此,如何抑制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结构特征对大股东通过资金侵占进行“圈钱”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董事会规模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我国董事会规模总体水平偏高。而独立董事比例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有负相关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本文的研究是在结合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借鉴了他们的一些经验和结论,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研究结论。首先本文是在结合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有很好的可靠性。其次本文首次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行为从公司治理角度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多年的资金侵占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