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一:CD自杀基因和免疫因子基因(IL-18、GM-CSF)重组表达的研究.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IL-18(rh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pORF5-hIL-18、pVITR02-IL-18、pVITR02-CD-IL-18及pVITR02-CD-GM-CSF,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检测其生物学作用以及特点,初步探讨其对肿瘤防治的作用.结论:重组表达的rhIL-18具有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合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增强NK细胞细胞毒作用的生物学活性,并且需要rhIL-2的协同作用;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论文二:胰母细胞瘤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目的:对一例胰母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步探讨其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特点.结论:胰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并且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的改变.论文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对胰腺癌治疗作用的疗效观察.目的:检测胰腺癌中雌激素受体-α、β和PS2蛋白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受体-α、β和野生型雌激素受体α不同mRNA突变体ERC4、ERD3、ERD5 mRNA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TAM)对人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结论:提示在胰腺癌中ERα不一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ERβ较ERα起可能更重要的作用.在预测胰腺癌抗雌激素治疗效果时,PS2可能会优于ERα,成为一个有用的重要指标.ERα异构体的检出说明它们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生过程中,ERα异构体mRNA的表达失控.超出临床常用浓度的TAM对ERα阳性的人胰腺癌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P53和mdr1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