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程序正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逐渐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为题,比较全面、系统地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构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从非法证据与证据合法性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非法证据”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同时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说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与不合法证据并不能完全等同,不合法证据包括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证据形式不合法以及收集证据的手段、程序不合法。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一般是指收集证据的程序、手段不合法,即狭义的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是不允许此类非法证据进入诉讼程序,对其加以排除的一种法律手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产生于美国,最先适用于刑事诉讼中。而后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领域都已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民事诉讼领域,不同国家做法不同,理论界对民事诉讼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存在很大争议。第二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考察”主要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了介绍和差异比较,并指出了这些差异对我国确立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阶段、排除方法、排除范围的启示意义。第三章“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现状”首先介绍了关于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研究,即在非法证据效力问题上的几种意见分歧。其后,对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有关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进行了介绍和评析,指出了最高院95年批复以及《证据规定》第68条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最后,介绍了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偷拍偷录取证、私人侦探取证、陷阱取证以及悬赏取证,这些取证方式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立法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混乱状况。第四章为“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在第三章对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不足之处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标准、适用范围、启动主体、证明责任、排除时间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