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指出:我们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重点,所以,深化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一方面要求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要求深入研究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的状况与发展动态,在与世界的横向联系中比较分析和探究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同时又对中国当前《标准》的颁布实施有着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国际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评估、学习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运用教育学、逻辑学、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21世纪的素质教育和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实际,提出了促进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旨在为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 国际学校的体育教师是一支来源于不同国家的具有高学历、较高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和非常敬业的师资队伍。国际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审查和重新认定制度严格,继续教育和培训模式实际有效,充分发挥着对中小学的服务作用。2. 国际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关注和重视体育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显著,体育教学学科课程地位重要。教学计划的制定认真、详细 ,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3. 国际学校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明确、动机合理、兴趣浓厚,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积极的和教师、同学交流、协作,客观的评估、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习评估持续、系统、标准;学习交流设计科学、有序,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习评价合理的运用发展目标和评价策略,使用标准和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4. 国际学校教学目标明细,不同领域的水平目标和指导策略具体,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强。教学方法现代化、心理化、民主化和个性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组织形式向着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和“学”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5. 国际学校注意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的安全保障和人文教学环境的构建,场地器材设备良好。国际学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和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显著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