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是蒙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论文通过对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乌审旗三姐妹”、锡林浩特市的“蒙元文化广场”和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服饰一条街”的蒙古族服饰制作店铺的田野调查,总结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性制作现状,并探讨了当代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特点。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余论,论文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分析和阐述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形成和发展所依托的历史和当代文化生境。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是随着蒙古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些核心特质,如以袍服为基本形制;颜色尚白、崇蓝,并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搭配技巧;重镶边和刺绣等工艺;重配饰;包容性强,呈现出多元文化特色等。
第二章描述和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性制作现状。通过对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锡林浩特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蒙古族服饰店铺中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现状的田野调查,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性制作现状。
第三章分析了现代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传承特点以及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在传承中的变化。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的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主要存在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传承模式,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并且师徒传承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此外,蒙古族传统服饰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服饰制作人的构成多元化和制作人的手工艺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