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300/CBP及其相关因子PCAF (p300/CBP associated factor,也被称为KAT2B)有乙酰转移酶活性,能通过乙酰化组蛋白和一些非组蛋白成分的方式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与大多数典型的转录辅激活因子相同,它们能在转录因子和基本转录复合物之间起到连接作用。p300/CBP、PCAF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Marmorstein等人已经获得的PCAF的HAT结构。在本论文中,我们发现PCAF HAT结构域可通过四个螺旋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和B折叠延伸形成二聚体结构。DSS实验发现对相互作用面上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这些突变体形成二聚化能力减弱,说明这些氨基酸残基对HAT二聚化的形成起关键作用。pulldown、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等实验证实在溶液中HAT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且高浓度状态下才能检测到二聚体。与野生型HAT相比,HAT突变体的乙酰转移酶活性发生变化,这说明PCAF的二聚化对其乙酰转移酶活性起到调节作用。总之,一系列实验证明获得的PCAF HAT在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腺病毒E1A含有N terminus、CR1、CR2和CR3四个motif。E1A的前60个氨基酸残基可以与PCAF和p300/CBP相互作用。我们发现E1A的N端区域(EN)和CR1这两个motif可以能够独立结合PCAF HAT和p300,而且完整的CR1区域才能较好地与PCAF HAT结合。EN和CR1能够更有效地结合到p300上。体外乙酰化实验证实EN和CR1还能够独立促进野生型PCAF,而且E1A对PCAF HAT的调控还受到二聚化状态的影响。此外,PCAF具有N端延伸区(NER),它能够抑制HAT对组蛋白H3的催化活性。综上所述,EN和CR1都能与PCAF和p300发生相互作用,且PCAF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可能受到其自身二聚化、NER区域和腺病毒E1A的调控。E1A结合p300/CBP后能够阻断p300/CBP与PCAF复合体的形成,进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解析PCAF HAT和E1A复合体以及p300和E1A复合体的结构,了解E1A与PCAF HAT、p300之间的作用方式,阐明E1A影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分子机制;也可为药物设计提供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