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排名第七的工业大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辖区内的中小企业有着“技术低,规模小,资本少”的特点,在资本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组成的担保服务组织群体。河南省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始于2002年,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鼓励、扶持设立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在全省建成以省级信用担保机构为龙头,市级信用担保机构为骨干,县级信用担保机构为重点,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再担保机构协作配套,有较强融资能力、覆盖全省大多数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促进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县(市)仍未设立担保机构,已设立的担保机构总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合理,经营运作不够规范,担保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致使我省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面对河南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困境,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法律、制度、监管等方面着手,结合信用担保机构的自身情况和业务特点,对目前阻碍河南省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诱因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