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规品种与浙江省水稻部分主栽品种抗瘟基因分布情况及抗性评估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 z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稻瘟病的爆发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目前,抗性品种的利用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水稻抗性品种选育成果卓著,但一直存在品种抗性衰退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稻瘟菌种群的变异与特异小种的富集是抗性品种出现抗瘟性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与轮换,能够避免品种抗瘟性的快速衰退,缓解新抗源发掘的压力,延长当前主栽品种在生产中的抗病性寿命。而明确主栽品种的抗瘟基因型是指导水稻品种合理布局的关键。因此,研究主栽品种的抗瘟基因型对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延长其抗病性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还停留在水稻品种的抗性表型鉴定,然而随着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开发了大批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特别是一些源于抗性基因本身序列开发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为快速、准确、系统地鉴定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以及高效开展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水稻抗性基因分子鉴定是传统抗性鉴定的重要补充,抗性基因分子鉴定和传统抗性鉴定的合理搭配,可以达到持续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目的。本试验利用9个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序列及对应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品系,建立了一套抗性基因分子鉴别体系。利用建立的分子鉴别体系对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24个品系及68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瘟基因型鉴定。同时,本研究分别利用7个、12个来自浙江省各稻区的代表性菌株对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24个品系、68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及抗性评估,实验结果如下:1针对9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设计了引物进行扩增,经过PCR扩增验证,成功获得117对特异性引物。2对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品系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4个品系中,有11个品系平均发病级达到9级,只有5个品系平均发病级在4级以下;抗瘟性效价评测结果表明,只有B6(Pikh)、B8(Piz5)、B9(Ptizt)、B10(Pita)及 B12(Pit)属于抗性品系,其他19个均属于易感品系;利用DPS软件对抗瘟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品种抗瘟性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品系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B9(Pizt)抗瘟性最强,丽江新团黑谷抗瘟性最弱。3对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在68品种中,有4个品种发病最高级达到9级,有34个品种发病最高级超过6级,有34个水稻品种发病最高级在5级以下,有20个品种发病最高级在2级以下,有4个品种不发病。抗瘟性效价评测结果表明,有22个品种属于高抗品种,有12个品种属于中抗品种,有5个品种属于高感品种;利用DP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水稻抗瘟性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秀水09、浙粳88、中浙优8号、甬优12、甬优15号表现出最强的抗性,甬优9号的抗性最弱。4对水稻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有16个品种同时携带了5个抗病基因,有8个品种同时携带了6个抗病基因,有5个品种同时携带了7个抗病基因,有6个品种同时携带了8个抗病基因,而只有2个品种只携带了1个抗病基因。有意思的是秀水09、浙粳88、中浙优8号、甬优12及甬优15号这5个表现出抗性最强的品种都同时携带了Pib、Pizt及Pikm抗病基因。
其他文献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典型成员,其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