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他们的教育和学习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留守初中生,它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所有初中学生。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以及厌倦和沮丧的情绪体验,并伴随产生的逃避学习、背离教师、疏远同学的行为表现。
本研究通过实际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结构量表和成因量表。使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考察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缓解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基本策略。
结果表明: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结构是一个五因素模型,主要从学习疏离、低自我效能感、师生背离、情绪耗竭、人际不良五个方面体现出来。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成因是一个六因素模型。学习倦怠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高学习负荷、低成就动机、教师支持不足、家庭支持不足、低自我评价和同学关系不良六个方面。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减轻学习负担、缓解学习压力;(2)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意识;(3)提高教学水平、倾注成才期望;(4)慎选监护人、增强情感沟通;(5)提高效能感,增强学习信心;(6)建立成长小组、增强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