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不同参数Nd:YAG激光蚀刻牙釉质表面,观察和测量复合树脂粘结后的混合层厚度及树脂突长度,并与传统的磷酸酸蚀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Nd:YAG激光处理牙釉质粘结界面改善复合树脂粘结效果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研究方法:收集36颗青少年健康恒前磨牙,磨平颊面牙釉质并抛光。随机分为A-F共6组。A、B、C组用35%磷酸分别酸蚀30s、45s和60s;D、E、F组分别用0.75w、15Hz,1.00w、15Hz和1.25w、15Hz等3组不同参数脉冲Nd:YAG激光扫描照射20s。各组粘结界面经上述处理后,分别均匀涂布Rhodamine B/Single Bond荧光粘结剂,静置30s,轻吹5s,光固化灯照射20s。将P60复合树脂充填于实验区,厚约2mm,光固化40s。随后将样本从实验区中心处沿与牙长轴垂直的方向片切为厚约1mm的试件并打磨。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和测量牙釉质粘结界面的混合层厚度及树脂突长度。数据采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激光蚀刻法获得的粘结界面混合层厚度较磷酸酸蚀法明显增厚(P<0.05),其中1.25w、15Hz激光组的混合层最厚,可达29μm,约是磷酸酸蚀法中最厚值(15μm)的2倍。2.激光蚀刻法获得的粘结界面树脂突长度较磷酸酸蚀法明显增长(P<0.05),其中1.25w、15Hz激光组的树脂突最长,可达77μm,约是磷酸酸蚀法中最长值(32μm)的2.5倍。结论:1.与35%磷酸酸蚀相比较,脉冲Nd:YAG激光处理牙釉质粘结界面后可形成较厚的混合层和较长的树脂突,更利于增强复合树脂的粘结效果。2.当参数为1.25w、15Hz时,脉冲Nd:YAG激光蚀刻牙釉质所形成的粘结界面最利于粘结剂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