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弥补了西方医学的不足,满足了各国人民对养生保健的要求,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中医药要“走出去”,中医药文化必须先行。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医药文化,只依靠中医药类相关书籍的翻译,虽然直接,但此类书籍专业程度高,受众小,传播和推广都有一定困难。相较而言,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受众广,对读者的专业要求不高,若能将其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行翻译,恰恰能间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因此本文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代表—《红楼梦》并将其中的中医药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深度翻译理论为支撑,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约翰·闵福德译本中的中医药文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理论,集具体翻译方法与翻译批评方法于一身。就翻译策略而言,可以具体探讨其在译文中所呈现的形式;而作为翻译研究批评手段,又可以对译文进行评价。本文即以深度翻译的上述两方面为理论指导,将《红楼梦》中出现的中医药文化细分为中医原理文化、疾病诊疗文化、中药文化和养生文化四个方面,从具体翻译策略出发,试图找出两译本中的“深度翻译”现象并概括其具体的呈现形式;从翻译批评出发,根据深度翻译的特征和理论要点对译文进行评价。通过对杨、霍译本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本文发现两译本中都体现了深度翻译,总体来说,杨译本中所呈现的深度翻译策略或者深度翻译具体形式不如霍译本广泛,也可以看出,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中的一些中医药文化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且由于对相关中医药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杨、霍两译本中都出现了一些误译现象。若是在翻译时,采用深度翻译策略,查阅相关资料,补充语境知识,或许就可以避免此类误译的产生。这也进一步说明深度翻译在中医药文化翻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