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朱虹在英译中的再创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再创造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过程中有些信息会不可避免的丢失而有些又会被意外的再创造出来;郭沫若、林语堂、许渊冲、谢天振、杨武能、郑海凌等学者通过他们多年的翻译实践以及研究其他著名学者的翻译活动,也提到了翻译的再创造。通过回顾和研究国内外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施再创造的代表性翻译理论,本文发现再创造并没有与忠实对立起来,而是以忠实为前提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要受到一定“度”的限制,“过”而“不及”都是不可行的。同时得出翻译的本质决定了译者的再创造。翻译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涉及复杂的脑力处理过程。作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翻译就是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再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关系到文学翻译的成败,没有再创造就没有文学译本的再现和生成。再创造的是有别于创造性叛逆、文学创造以及重写的一种翻译形式,其前提是忠实。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使大家对翻译的研究从“忠实观”“信、达、雅”这些层面转移到文化层面上来,开始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作用。研究重点由探讨原作与译本之间字词的转换问题变为在翻译过程中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者们探讨得更多的不是译作的好坏而是译作在目的语的接受环境下产生的影响。本文进而发现朱虹的英译作品就是很好的翻译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朱虹在其译作《并非梦幻》、《拣麦穗》、《恐惧的平衡》中实施了再创造策略。这三篇散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状:父权制压迫下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动荡的社会治安。与当今平等、友爱、稳定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状,能让世界从女性文学作品的角度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通过此思路本论文安排如下: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三章,引言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结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介绍了再创造的提出以及不同学者对再创造的阐述。其次是介绍了朱虹,综述了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朱虹的研究。第二章先指出再创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同时又受一定度的限制。然后将再创造与文学创造、创造性叛逆、重写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具体介绍了朱虹的三篇译作:《并非梦幻》、《拣麦穗》、《恐惧的平衡》。分别从内容上和语言形式上分析了译者朱虹的再创造。结论部分将前面各章进行了总结,指出朱虹在英译过程中实施再创造,一方面是体现她女性译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她以一名文化的传播者的身份,将我国的女性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使读者可以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对中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新闻与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近代报人多有一定的史学学术背景,形成了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梁启超首次提出"史家精神"这一办
为分析不同植被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及对河堤岸坡加固效果的影响,本文对含香根草、百喜草、狗牙根、紫花苜蓿根系土体和裸地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并基于FLAC3D建立河堤
在二语学习中,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存在着多种评估方式。托业桥考试(以下简称“托业桥”)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能力考试”)是大专院校中两个主要的考试。能
众所周知,“听”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所需掌握的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评估,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听力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评定的。这种
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困难,严重妨碍其日常活动能力。因此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期的首要康复目标就是恢复步行功能。近年来有报道称脑卒中恢复期步行困难有两大原因:神经肌肉控制障碍和肌无力是由于肌张力增高所致。然而,在传统的康复方法中,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并实现神经肌肉控制和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仍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查找相关资料,在传统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水中跑台的训练,并观察和探讨水中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
财务报告是沟通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主要渠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日益激烈 ,人们逐渐认识到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
本文概述了我国新世纪大体育观的形成、特点和内容,并对大体育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了建设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