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Elliot. W. Eisner)于1979年在其著作《教育想象—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鉴》(The Educational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空无课程”(Null Curriculum)的概念。201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然而,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部分内容出现“悬缺”现象,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对农村幼儿园悬缺课程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选取四川省5个不同地区的11所农村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对四川省部分农村幼儿园悬缺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缺”体现在:科学领域活中科学认知活动较缺;语言领域中讲述活动、阅读活动、文学活动较缺;艺术领域中欣赏、韵律、手工活动较缺,社会和健康领域的课程缺失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课程的“悬”体现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计划和教案的活动在实际活动中没能开展;教师的理解偏差导致课程的“悬”;幼儿园条件的限制导致课程的“悬”。针对农村幼儿园悬缺课程现状,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教材质量的良莠不齐;幼儿园软件设施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来自升学压力的影响;政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从政府和幼儿园两个层次出发,正确面对农村幼儿园悬缺课程现象,保留其优势,改善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