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美元依然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主导货币,欧元和日元次之。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经过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都已经超过英国,为美元国际化使用提供了支撑力。二十世纪末欧盟才开始统一使用欧元作为官方货币,至今欧元才使用了不足二十年,但该组织经济体已经在世界经济上占据很大的比重。日本变被动为主动,采用了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提高了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经济危机后依然表现发展动力强劲,人民币汇率保持长期较为稳定,因此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民币在过去几年取得的进步的认可。以上都表明,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基本条件,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还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兑换,但已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货币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近期我国的发展重点,但从目前来看,人民币较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欧元及日元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纵观不同货币的发展历史,结合各自国家特点,可以找到支撑货币国际化的力量。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一是分析每种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决定性支撑力;二是得出影响三种国际化货币职能的因素,并与货币的支撑力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找到每种国际货币的支撑力,以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发展方向。 研究发现经济实力、贸易规模和科技水平对交换媒介职能的表现有促进作用,货币波动和劳动力数量与该职能成负相关,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影响没有显现出来。这说明经济型货币和科技型货币在交换媒介职能上表现更好,而以劳动力为支撑的货币较难发挥该职能。经济型货币对计价货币职能有促进作用,相反劳动力型货币有抑制作用,科技型货币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在价值储藏职能上,经济实力是首要的,还有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以经济实力为支撑力的货币在价值储藏职能上是更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