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初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也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创伤。在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随着2008年以来危机的持续恶化及由此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内部经济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进程、影响了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减缓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增大了社会就业压力,还恶化了我国外部经济状况,主要导致了我国进出口持续下滑、外商直接投资明显减少、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总之,此次金融危机让我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搭配的必要性。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08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从年初的“双防”转向年中的“一保一控”,年末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实施了相应的具体措施。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有应对97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1998-2003年的政策调控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之后,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了认清当前所处的形势,将两次危机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进行比较后发现,两次危机爆发时,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存在着相同点与差异性,相同点在于:(1)两次危机爆发之前,国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过热现象。(2)两次金融危机都爆发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下行区之时。两次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经济运行不同在于出口占GDP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量。国际背景由于危机主体不同、危机原因不同造成波及范围的不同、影响深度的不同,使得不仅我国经济此次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十年之前,而且此次波及了信贷市场,还波及了资本市场的危机的影响深度也是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可比拟的。所以,当前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对危机,如何保证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很好的协调搭配,从而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至关重要。在2009年年中的经济会议上,中央明确了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搭配为主要的政策取向。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提高政策协调搭配的效果,(1)应该注重政策的短期选择和中长期选择,即在考虑应对危机的政策时,最好的做法是既要考虑眼前救急,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2)在我国的政策搭配历史发展中,对内部经济的关注远远高于对外部经济的关注,考虑到由于忽视外部经济的发展使得调整内部经济的机会成本会不断上升,所以,在外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日益显著的趋势之下,更多地关注外部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整体政策搭配效果的改进。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兼顾内部和外部经济的发展,而非一个目标。(3)通过加强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注重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进度协调以及建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来不断加强政策的自身协调,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的国际协调,也就是制定政策时必须更多的考虑到政策变动对本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来自国外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