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亡国之君群像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文本中亡国之君群像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学者们鲜有论及。本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对《三国演义》进行文本细读,梳理小说塑造的7位亡国之君文学形象类型及其叙事策略。形象类型有傀儡之君东汉二少帝和魏三少帝,昏庸无用之君蜀后主刘禅,剥皮凿眼暴虐之君吴主孙皓。小说通过关键点铺叙,巧设对比性场景画面、多层面塑造、补叙和追叙等叙事手法展现了亡国之君群像的共性与个性,其虽然有共同的亡国命运,却具有个体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第二章,廓清亡国之君群像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的联系与区别。据史料,对被严重脸谱化、类型化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剥皮凿眼的孙皓去脸谱化,还原两位亡国之君的政治所为、政治品格和多面向的复杂的历史形象。在处理亡国之君群像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时,罗贯中通过将文学叙事元素引入小说叙事,搭建合理紧密的情节链条,继之以场景细节的渲染,使人物群像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真实的高度。  第三章,探究亡国之君群像的文化意蕴。亡国之君群像倾注了罗贯中“有志图王”观和社会理想,既是对天下太平、有为明君的渴慕,也是对乱臣贼子、昏庸暴君的鞭挞;既对君王品格、才智提出审视,也代表士人发出亡国谁之罪的扣问;既启发读者反思中国封建世袭专制政体的弊端,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兴灭继绝的优秀政治传统。于此层面来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图王启示录,对后世当政者和思想传播者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确实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核心汽车零部件,譬如汽车用品、附加值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但是,中国汽车
生活在中国和美国文化中的华裔作家对文化冲突和融合最为敏感,同时他们对于这一问题也表现的最为关心。谭恩美就是一位对中美文化关系有深入探索的作家。她的第一部著作《喜福
在Silex-Ⅰ飞秒激光装置上,利用32 fs、800 nm的激光辐照平面金靶,产生小于1 ps的X射线脉冲,作为δ脉冲X射线源,研究XRD探测器的时间响应特性,并且探索X射线条纹相机时间分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