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关中城市群的加速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关中—天水”城镇体系的次核心城市——杨凌提出了建立“中国农业硅谷”的目标。然而老城区因年代久远,出现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等问题,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亟需更新。同时杨凌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农业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基础,论文提出以农业文化为导向进行杨凌老城区更新,一方面解决老城问题,体现杨凌特色,另一方面为农业型城镇更新提供借鉴和启示。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采用实地调研,资料借鉴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杨凌农业文化的深入挖掘,了解杨凌农业文化类型,特征及与杨凌的关系;其次通过对老城区的现状和建设特征分析,了解老城区更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研究农业文化与城市更新的内在联系,找到农业文化对城市更新的启示;最后基于前文分析,提出杨凌老城区的更新策略。论文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论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制定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进行现状基础研究,通过总结杨凌农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杨凌的影响,分析杨凌老城区的建设现状及特征,得出杨凌老城更新需要解决交通,设施,城市功能及老城面貌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为第三、四章,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案例并进行借鉴,解读农业文化及城市更新,并从农业文化中得到对城市更新的启示,得出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的基本框架。第四部分为第五章是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提出部分,基于前文的案例借鉴和农业文化对城市更新的启示,提出构建有农的混合功能布局,生产性的城市景观,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设施,生态性的基础设施,复合型的道路交通,生态持续的更新开发和公共参与式的更新管理,实现老城区更新。第五部分为第六章,基于前文提出的更新策略,对杨凌老城区局部地段分别进行更新设计和空间整合,实现对上文的更新策略进行例证。最后是对论文的总结,以及论文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其他文献
论文试图通过对正史、地方志、历史杂记、族谱等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场调研与实践项目资料的考察、分析,运用综合的方法整合这些内容,从而能够获得对明清时期的顺德大良城较为整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与西方的城市化道路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背景不同导致城市化发展道路、发展机制等存在差异,特别是制度安排对城市化的作用。在中国的城市化历程中,各种体制形
学位
作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病人、孕妇等,常常由于居住区内存在的物理障碍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对寒地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区环境进行了
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关注发展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老校区建设状况。面对老校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的忽视和急功近利的拓展,试图在一定量的实地
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因而也是中国最早有近代建筑发育的城市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出现领事馆、工厂、码头、洋行等,外国教会的教堂及
研究基于这样一个时代发展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城市化重要阶段的郊区化在我国大都市中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迅速发展的进程,大都市在城市空间高速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思潮和实践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该文总结了综合医院的发展过程,重点研究综合医院内住院部的设计问题。从住院部的组成、护理单元的类型
可持续发展住区是我国21世纪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拥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发展前景.论文针对我国现阶段(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住宅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结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大量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城市里发生的历史和与该城市相关的传说、故事,曾经通过地表建筑和场所的营造—即本论文所谓的历史和传说在地表的物化,对
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域综合环境,对当时当地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形态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论文认为,这个地域综合环境就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