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干眼(perimenopausal dry eye disease,PDED)患者中医证候指标的调查,初步探讨PDE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探索其一般规律,以期为围绝经期干眼临床辨证和用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眼科干眼门诊及妇科围绝经期门诊患者为初筛对象,筛选出PDED患者,填写围绝经期干眼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Ward’s method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将采集到的临床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左右眼的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双眼具有对称性。2.围绝经期组干眼就诊率较高(47.51%),其余依次是月经正常(21.84%)、绝经1-5年(20.31%)、绝经>5年(10.34%)。但四组生殖分期干眼确诊率无差别(P>0.05)。四组生殖分期干眼分类构成分布无差别(P>0.05)。3.围绝经期干眼中医分型在干眼分类中频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围绝经期干眼中医辨证分型为五证:肝郁肾虚证(13例)、肝郁脾虚证(27例)、肝肾阴虚证(32例)、脾肾阳虚证(11例)、肾阴阳两虚证(10例)。以肝肾阴虚多见。五种证型间角膜厚度有明显差别(P<0.05),脾肾阳虚证的中央角膜厚度较厚。5.角膜厚度与年龄呈显著的极弱正相关(r=0.240,P<0.05)。OSDI评分与Kupperman评分呈显著的弱正相关(r=0.383,P<0.05)。眼线组与非眼线组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有差别(P<0.05)。6.围绝经期干眼影响因素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睑板腺开口、睑板腺形态对干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围绝经期干眼分类中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初潮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干眼的发病时间大概在35岁,在42岁干眼症状明显,49岁时干眼症状更显著。干眼发病起点时间可能早于围绝经期,早于月经周期的改变,或作为围绝经期的首发症状。2.围绝经期干眼中医辨证分型为五证:肝郁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五种证型间角膜厚度有明显差别,脾肾阳虚证的中央角膜厚度较厚。中医的阴阳、虚实可体现在角膜厚度及各层角膜形态。角膜厚度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微观化指标。3.眼线、睑板腺开口堵塞、睑板腺形态异常、精神情绪是影响干眼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