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从指示代词转化为系词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观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是”从其指代用法到判断用法的语义变化中,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系词“是”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地研究,例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是”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内,分析动词“是”的主观性,探讨其所传递的主观性信息的类型,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探究“是”传递主观性信息的运作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主观性是一种认知动因,在句法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将“主观性”定义为: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语时会表明自己对这段话语的态度,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则定义为:语言为体现这种主观性而形成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演变的过程(沈家煊,2001)。一直以来,一些语法学家总是认为,各种类别的“是”所表达的不同的甚至似乎互不相干的意义是由不同的语法一语义行为所造成的。然而,当代语言学家对这种“不相干”的说法表示怀疑。持有共同的语言认知观的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已逐渐认识到:人类的认知方式为解释和分析语言现象提供了一种参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与认知密切相关。语法规则是现实规则通过认知在语言中的投影。客观世界的图景通过人类认知这一中介投影为语言设计的总体框架,成为语言运用的总体理据。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说话者/认知主体的态度、信仰和情感会不可避免地掺入其中,影响人们对事件及其关系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这些主观因素自然会反映到语言结构上。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动因,初步介绍了指示代词“是”和系动词“是”的特点。另外还对该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做了必要说明。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过去关于“是”字在哲学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黑格尔、海德格尔、兰盖克,王路和肖娅曼等。第三章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特别对Traugott的主观化和语法化理论以及Langacker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分析总结他们关于主观化和语法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第四章对“是”的不同义项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是”的语义变化总趋势,发现随着语义的变化,相应的语法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是”字从指示代词到系动词的主观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语用因素是导致“是”主观性增强的主要动因。论文的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发现,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问题,以期能为“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为“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其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讨论主观性和主观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语域理论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语域包括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语篇的语场相当于主题。语篇的语旨展示交际参与者的关系。语篇的语式决定交际的方式。   人物对话在
学位
散文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作家中,唐·德里罗是最丰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自197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文物》(Americana)问世以来,他已经连续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
元宵节,联系采访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姚海根,可他还在海南育种基地,他是正月初四去的。新春佳节,在人们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姚海根却远在“天涯海角”,忙碌于育种田头。对他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  “面向生产、造福农家、报效祖国”是姚海根许下的一个诺言。作为一名水稻育种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他时时在践行自己的诺言:在育种岗位上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向党和人民奉献出一颗报效祖国、造福农家的红心;作为
玛·金·罗琳斯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描写佛罗里达内陆朴实的乡村生活而著称于世。《一岁小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1938年出版后立刻成为当年的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