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2009年,原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创建以来,全国先后分三批次命名了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区域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可持续发展,必定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中,山地区域集中分布了我国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平坦肥沃的土地资源少,造成我国山地区域人民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状态。可以说,山地区域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较平原区域难度更大,受制因素更多。促进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当地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职能、如何着力是摆在其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政府职能的研究认为,当地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区域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借鉴同处山地的遵义市湄潭县、晋中市太谷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采取实证访谈的方式,对案例重庆市江津区现代业示范区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该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示范引领。坚持按照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点、增长点和“领头羊”,在确保粮油、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用示范的经验大力推广新理念、品种、技术和设施设备。(2)突出自身特色。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比较优势,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奔小康。(3)确保质量安全。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为重要抓手,加大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推进标准化产业园建设,突出品牌化,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4)开展机制创新。努力探索既顺应可持续发展规律,又符合当地自身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群众利益有机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内生动力,不断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坚持保护环境。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减排降耗,不断做大做强生态业和循环农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永续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实现当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政府职能的研究认为,当地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区域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借鉴同处山地的遵义市湄潭县、晋中市太谷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采取实证访谈的方式,对案例重庆市江津区现代业示范区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该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示范引领。坚持按照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点、增长点和“领头羊”,在确保粮油、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用示范的经验大力推广新理念、品种、技术和设施设备。(2)突出自身特色。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比较优势,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奔小康。(3)确保质量安全。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为重要抓手,加大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推进标准化产业园建设,突出品牌化,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4)开展机制创新。努力探索既顺应可持续发展规律,又符合当地自身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群众利益有机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内生动力,不断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坚持保护环境。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减排降耗,不断做大做强生态业和循环农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永续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实现当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