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银颗粒/碳纳米管的可拉伸柔性高灵敏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柔性可拉伸电子学的发展,已经赋予刚而脆的电子设备机械合规性和生物兼容性,使得这些电子设备节能、轻巧、便携、耐磨、甚至可植入。特别是,类似于皮肤或超越皮肤的感测能力的多功能的传感器,对于人体运动监测、交互式电子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智能服装、有先进感应能力的机器人系统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应变传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能传感器。对于传统应变传感器,其机械性能和应变测量范围显然是不能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人体运动监测等的需求的。本论文以氨纶丝为衬底,银颗粒和碳纳米管为敏感元,围绕着如何构建性能优良的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并且深入探讨了碳纳米管和银颗粒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分散良好的银颗粒/碳纳米管溶液中,通过简单的浸泡方法,在柔性衬底氨纶丝上制备应变传感器。测试了银颗粒大小,银颗粒与碳纳米管的浓度比以及浸泡次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器件不仅对大的拉伸应变非常灵敏,在拉伸200%时,灵敏度为39.62,相对于纯碳纳米管应变传感器提高了10倍;而且对小的压缩应变也展示了很好的性能,能够测得的最小应变为0.158%,灵敏度为5.86。本文以氨纶丝为衬底,银颗粒和碳纳米管为敏感元,组装成性能优良的应变传感器,扩大了应变传感器的使用范围。
其他文献
粉煤灰是由多种微细颗粒构成的集合体,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形貌与粒度的颗粒组分,具有不同的显微结构、物相及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其资源潜力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有较
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新型高比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的需求。从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从飞机、飞船到潜艇,锂离子电池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最有发
学位
环糊精的结构是一个环外亲水,环内疏水且有一定尺寸的立体手性空腔,它们的分子上下表面分布着众多化学反应性相同的伯羟基和仲羟基,这些可修饰也可生成氢键的基团与临近的疏水空
移动电话、无线电视等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给人带来诸多的便宜,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但同时通讯行业对频谱资源的争夺也越演越烈,5G、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使射频前端向高频率、微型化发展,在此浪潮中FBAR(Thin 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滤波器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滤波器中,大尺寸和叉指电极线宽分别阻碍了陶瓷滤波器的集成化、SAW滤波器的高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