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道路的通畅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交通工具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市道路中存在由交通事故导致的车道被占用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因此,对交通事故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对交通事故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较少,关于交通事故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及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致力于对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正常条件下的通行能力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交通事故后城市道路的理论通行能力模型和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并对实例中的实际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以实际通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实际案例中两种车道封闭情况下的通行能力,发现不同车道被封闭时的通行能力不同。通过仿真模拟的手段,分析不同车道被占用时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两种车道封闭情况下通行能力不同是因为支路的作用;(2)利用交通波理论分析了排队现象的形成过程。以排队长度作为通行能力的评价指标,对交通事故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利用二流理论、流量守恒定律得到事故断面的车辆排队长度模型,并对实例中的排队长度进行了计算。对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整体性及阶段性分析,发现排队长度主要受车流量影响,交叉口信号灯对排队长度具有调节作用;(3)根据排队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三种交通优化措施,通过理论性分析发现,小区开放交通作为疏导手段最为合适。采取小区开放交通的方法对实际路网进行交通优化,发现两个方向上的行车速度由9.614km/h、27.732km/h提升为30.027km/h、37.083km/h,道路服务水平由F级、D级提升为C级,说明小区开放交通对事故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仿真的手段分析了不同小区内部路网模式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发现井字型小区对应的平均行程时间为75.9s和64.5s,平均延误为4.9s,大于十字型小区和环型小区,建议小区内部道路模式避免井字型布置。本文所研究的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通行能力分析结果可为道路设计、道路规划、道路建设后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